《教育理论》强记知识点

《教育理论》强记知识点

一、教学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3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目的要明确②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③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

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

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5、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6参观教学法

7现场教学法

8自主学习法

9

新型的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也是本次课改的亮点。如查阅资料、探究实验,让学生合作进行或独立完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地指导等。

(二)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用启发式问题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自己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4.循序渐进原则

我国古代《学记》中就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这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乌申斯基、布鲁纳等也都很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裴斯泰洛奇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教学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二、德育

(一)德育方法

1.明理教育法

讲理、沟通、讨论、报告、参观

2.榜样示范法

历史伟人、现实的英雄模范、优秀教师、家长风范、优秀学生

3.情境陶冶法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4.实际锻练法

练习、委托任务、组织活动

5.自我修养法

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

6.制度育德法

学校制度

7.奖惩法

表扬和批评、奖励和处分

(二)德育原则

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2.疏导原则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长善救失

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勇于自我教育

4.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尊重信赖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5.因材施教的原则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在集体中教育地原则

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地集体而努力,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地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7.教育影响地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对学生地影响一致;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得到整合、优化。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四)德育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

3、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